去年秋天,我的授业恩师,小学时的班主任、语文老师邓发传先生来看望我,带给我一本20年前的作文本。感谢邓老师对我的厚爱,保存了我当年美好的童年回忆。这本作文是我小学四年级下学期,大概是1993年春学期的习作。共有8篇作文(一篇是残篇),共有5000多字,最长的一篇1500多字。邓老师均作了详批。
记寒假里的一件事——除夕的晚上
除夕,对我来说,我已经经过了11个,前几个每个都平平淡淡的,没有什么趣味。可是去年过除夕,我很愉快。
除夕,民间叫“年三十”,指的是一年里(农历)最后一天的晚上。旧岁将从这天除去,新的一天(年)将从明天(第二天)开始,因此除夕又叫“除岁”或者“岁除”。
去年除夕的晚上,妈妈把自己做好的饭菜摆上桌上,接着,哥哥他们在放爆竹,放完爆竹,我们遍(便)吃起饭来,我们桌上连老带小共9人。
桌上有许多菜,鱼啊,肉啊,还有香肠等等。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香肠,真香,香中又带辣,味道美极了。
我又夹了一块鱼,我吃东西快,不料我的喉咙卡住了,真像古人所说的“吃鱼要仔细,以免喉卡刺”。
吃了饭以后,我们开始放花炮。花炮出来的火焰一红一绿,好像打枪似的“瞿瞿”(从字典查的吧?)放了30下,共60个火焰(疑似“魔术弹”),就完了。
我放了一枝(支),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。因为它不像爆竹,我有点害怕。
说害怕,我还放了几个呢!
放完花炮,我打上下游,我从一到三都是上游,第四次,哪知道是下游。哥哥说:君子不打(赢)头三牌。我站着,不给坐。但是打了几牌我又坐到了。
去年除夕那天,是我寒假中最快乐的一天。那天,我又长了一岁。我12岁(虚岁,其实是10周岁),就是个少年了。
邓老师评语:写了除夕夜欢快的情景,层次清楚,表达生动,如能把欢乐的气氛再写浓一些更好。90分。2.12
柳赞
我背过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,学过《我爱故乡的杨梅》,听过《红梅赞》。我爱荷花的纯洁、杨梅的鲜美(我没有吃过杨梅的任何印象,疑似现场瞎编)和红梅的品格。然而,今天我不想诵唱别人的名篇佳句,而想倾吐自己的真识(实)感情。
去年初冬的一个早上,我在上学的路上,看见河滩满地都是落叶,这清冷的样子增添了我们初冬的寒意。
当我把视线转到旁边时,不禁地惊叹了一声,因为我看到的不是垂着又细又长的枝条在寒风中颤抖的柳树,而是在寒风中起舞的柳树。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:柳树为什么还没落叶?这差不多就是人们在文章指的软弱的柳?
正当我迷惑不解时,突然想起了想起了:每年二三月间,是谁先透出嫩芽,来唤醒沉睡的大地?是它——柳树。七八月间是谁用浓密的细叶遮挡烈日,鼓动(鼓动?)清风?是它——柳树!十月以后,虽然寒风刺骨,但我又看到柳树不畏寒冷,毫不悲观。
现在我知道了柳树的价值:它有纯洁的心灵,有值(质)朴的性格,有火一样的热情,有无私的精神!
听说柳树的一株弱苗,一根枝条,栽到哪里都能成活。怪不得“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这不也突出它的优点吗?
我爱柳树,我爱绿的最早的生命!(疑似抄袭)
邓老师评语:本文中运用反问、排比、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,构思新颖,较好地突出了中心。90分。3.3
数学老师一事
三十多岁,中等身材,一副慈祥的面孔,常带笑容。他,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。
他非常热心(爱)教育事业,不论多忙,从没缺过一次课(有时缺课都因公事)。每逢上课,他总是用力地挥着双臂,以清晰的语言、生动活泼的形象,认真地给我们上课。他也喜欢用歇后语。
如果你作业错了,就是一点点,也逃不了他的眼睛。有一次,我上课没认真听课,做作业时是狗咬刺猬——无处下牙,又好像是旱鸭子下河——摸不着深浅,想啊想,才把作业做完。
这天下午,有一节体育,我们就在秋室打球。打得正起劲,一个同学来说,你作业错了,老师叫你去。我听看后像一口吞吃了二十五只小兔——百爪挠心。我慢吞吞地走到办公室,到老师面前站着我提心吊胆地,生怕受老师打。这时,老师说话了:“你今天做的作业是稀泥糊墙——白费劲。你拿回去重做。”我拿出作业一看,错的真是满架葡萄——一嘟噜,一嘟噜的,一点也没有心思打球了。我回到教室,做起作业来,做完最后一道,放学铃就响了。这时,老师来了。他看了看我做的作业,说:“前面你做的都对,就是最后一题,你还是秤砣掉到水井里——不懂(扑通)。现在不早了,我来给你讲讲,你要好好听啊!你上课肯定没有好好听课,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。”说着,他对我讲起题来……
他姓刘,我们叫他刘老师。我们永远跟他向前,向前……(此句被邓老师划去)
邓老师评语:运动歇后语要恰到好处,过多地运动使文章显得轻浮。语言较生动。90分。3.22
记一次接力赛
“叮铃铃”,下课铃响了。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往操场跑。这节课是体育,我们举行接力赛活动呢!同学们到了操场,都排好了队。这时老师来了,从地上画了两条线,分别在操场左右两边,又把我们分为4队,就是甲、乙、丙、丁队。我被分到了乙队,和丁队是一组;甲队和丙队一组。
这时老师的哨了(子)吹响了,我们乙队的领头和甲队的领头都拿起木棒跑了起来,速度快如离弦之箭,不到30秒钟,我们乙队的棒子,已经先传到丁队领头的手里。甲队的棒子慢了一步,才传到丙队领头手里。他们传木棒的动作快如流星,一转眼,丁队的第二人和丙队的第二人也跑了起来,跑的速度快如飞。两个人的棒子又传到对面人的手里,两组的第三人也跑了起来……“瞿瞿”,老师的哨子又响了,第一轮比赛结束了。结果是我们乙队和丙队输了。可是我还没有上场,我没有给本队出一把力,真气人。
这时,老师说话了:“还有两轮,你们继续比赛。”哨子又响了,我们便紧张地跑起来,这次我们组个个都鼓足了勇气,因为我们的拳头都紧握着。人家跑一步的时间,我们组的人却能跑两步,当然这是我想的。事情却和我的想法背道而驰,我们又输了!这时我两脚都鼓足了气,像铜铸一般地站着。刚才我和别人跑了个平手,可本班人都不争气。你看,这次又输了吧!
最后一轮了!这次输了就丢脸了。所以老师的哨子响后,我们组的人像长了翅膀似的,跑得很快。令人可笑的是对方的某某没有接住木棒,又慌慌忙忙地回去拿木棒,耽误了时间。这时,我组队员将木棒传到了我的手里,我的心直跳直跳的,我也不知道跟我赛跑的人是不是和我一样紧张,只知道他是我的好友涂登国。因为某某接棒出现失误,致使涂登国被我远远丢在后面。我们赢了,他们输了!
放学了,我们都很兴奋。对手们说,他们输了,都怪某某。他们用责备的眼光看着某某,某某也低下了头。这个活动真是个有意义的活动。
邓老师评语:语言活泼,写得较具体,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。90分。4.6
我和字典
字典多好啊,它是我的不说话的老师。学习遇到拦路虎,有它帮助不用愁。可是以前我没有字典。我上二年级时,哥哥给我买了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当时我是多么高兴啊,我看字典的面皮是蓝色的塑料,上面有“新华字典”四个黑色的字。
字典和我交上了朋友,我天天把它装在书包里。它在书包里静静地躺着,等待我去查它。有一次,我在读书时,把“刊”读成了“刑”,家里人都捧腹大笑,把我弄得哭笑不得。正在我迷惑不解时,我那字典又呈现在眼前了,我赶紧从书包把它找出来,我把“刊”查出来后才知道不是“刑”,而是“刊”。这时我真正体会到字典的用处可大啦!
在三年级,有一次,我要查字,可没找到字典。字典那后面的一页也烂了,已经不成样子,只因为我不爱惜字典。今天字典没了,可查不到字了,要查字就求它了。字典刚买来时,我很爱惜它,可现在我把它忘了。我问妈妈字典在哪,她严厉地说:“你把字典弄得成什么样子,你不爱惜它,你写字写不好看你怎么办!你呀,不爱书!”我听后心像刀绞一样——我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字典?最后,我才把它找到。我用了后,把它放在书箱里。咦?哪来的风?风儿把字典的一页纸,吹得直翻。真像字典在和我招手,又像在说:“对了,对了……”(此篇非常好,疑似抄袭)
邓老师评语:能围绕中心写出了“我”和字典之间的关系,符合题意。90分。4.15
记一次游览活动——参观佛子岭水库和烈士陵园
黎明。
太阳还没出,一抹红霞,学校院子里花儿盛开,碧绿的叶子上滚动着晶莹透亮的露珠。春风频吹,露水滚动,花儿点头,小鸟歌唱。同学们从不同的(地方)健步向学校走来,开始了一天的游览生活。
这时,我也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学习(校)。呵!去游览的四五年级同学全到齐了,可是他们都在院子里玩。因为那大客车没有来,我有点急,生怕车不来了,去不了佛子岭和烈士陵园了!
正在我着急时,外面响起了“嘟…嘟…”的声音。大客车来了,这下,同学们可高兴了,都齐声高喊:“车来啦,车来啦……”
这时老师说:“跟我来!”外面全体游览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,跟着老师来到卢红小店前面的空地上,老师叫我们排好队,一个个上车。我到了车上,看到一个座位,在窗户边;我赶忙在那坐下,这时周友军向我走来,和我坐在一起。我们人都上了车,车就走了。我看见窗户外的景色像箭一样向后飞似的。车过了龙门街,又过了十八盘,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停在了佛子岭水库大坝下。啊!好高的大坝呀!从远处看,这大坝雄伟壮丽。几分钟后,我们来到了大坝下的一条街,这时我的心情高兴极了!我看见电子游戏机“嘀嘀”地响,荧光屏就出现了图像。我们学校也有人来玩。
不一会儿,我们打了五角钱的门票登上佛子岭大坝,从下到上要经过一段阶梯。我们从这走,是很累人的。但我们最终登上了大坝!从大坝向前看,见这大坝是连拱型,有40个拱形弯子。玉兰花灯柱亭亭玉立。我顺着大坝向前走,看见下面的东西都是那么小:人比狗小(囧),建筑物像大桌子(囧),千年矮栽的字清晰可见。
我虽然能看见这些,可不敢看坝坎底的东西,因为我一看头就发晕,一看就要落到坝底似的(邓老师点评:感受真切)。我和同学走走看看,发现一只轮船,这只船在水库里游着。有20分钟吧,我们走尽了这大坝。在一个小卖部里我买了几瓶汽水喝,喝完又跟老师来到坝底。这时,老师说:“这是苏联专家造的。”我又来到停车点,在那买点东西吃,有些东西,我连名字也叫不出来,我也买来了。
吃了东西,同学们又上了大客车,好一会儿,我们乘着大客车来到了霍山的南岳山庄,那儿有一棵树,有九个枝桠。“天下无树九桠”,这树不是九个桠子么?这时,车司把车停在路边,我们又到了烈士陵园,我们和老师来到第一展览厅,立刻被惊呆了。最显眼的是舒传贤烈士的照片。照片下面有一行字:舒传贤,男,霍山县团墩乡舒家庙村人。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。在一块玻璃下面有一把刀,是舒传贤烈士用的。岁月的流逝,使闪光的一把刀变成红锈满面的刀。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烈士用的东西,有衣服,有帽子等。有一个烈士的遗物使我流下了眼泪,那是一个洗得发白、破烂不堪的军装。还有一个破军帽,上面有暗红的几滴血迹。这时,我怀着恋恋不舍又悲痛的心情离开了第一展览室。
我们又到了第二展览室,这里的景象又使我惊叹了一声。刘胡兰的铜像威武不屈,昂着头,挺着胸,分明是刘胡兰被杀害前的情景。还有一幅木板上的画:小红军扛着红缨枪,跟着毛主席。毛主席红光满面,打着邦(绑)腿,穿着一件发白的军装。还有一些放在玻璃框下的文物,有破烂的书,还有地主迫害穷人用的脚镣。还有一幅画是几位烈士身被捆着,脚带脚镣,手带手镣,仰首挺胸,看来就要(被)杀害了吧!唉,反动派真是个王八蛋,竟杀害我们中国的英雄儿女。我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敌人,我勇敢地跟这个敌人搏斗,把这个敌人打死了(十岁学会“意识流”)。现在可没有敌人,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!在一个玻璃框里我看见了铜币和纸币,也是烈士用的。
后来,我们走出了烈士陵园,又来到南岳山,观看了乌龟石,电视转播塔,然后下山,坐上汽车回家了。
祖国多么美丽,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。我们多么幸福,是无数先烈用尸骨换来的。我们要珍惜今天,把明天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。
邓老师评语:文章中心、记叙较具体,书写认真,感受真切。90分。5.4
扩写《囫囵吞枣》
秋天来了,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,一个又晴又热的中午,有个穿汗衫、头戴鸭舌帽的青年人,蹓跶到集上。这个青年人叫王毅,他非常胖,像一个圆不隆冬的冬瓜,他衣着整洁。
他看见这热闹的集上有很多人买水果,馋得直流口水,就买了一些梨和一些枣。他提着梨和枣,准备回家,但因热而渴,就把买来的梨和枣放下来,坐在路边吃,他吃一个接一个,这个梨没吃完,那个枣就拿上来了。他正狼吞虎咽地吃着,有位老人忽然看见了,笑着对他说:“小伙子,梨不能多吃,吃多了会伤脾的,不过这东西对牙齿有好处。”
王毅一看,这个老头近80岁,衣服虽旧但干净。他一愣,忙问,那么枣呢?
老人说,枣倒是补脾,可惜伤牙齿,也不能多吃。
王毅抓耳挠腮,手又往鼻子摸一摸,眼睛眨了一眨,想:我真倒霉,买梨吃伤脾,买枣吃伤牙。
但他又想了想,说:“好办,好办!我吃梨光用牙齿嚼,一点儿也不咽下去,吃枣整个儿吞,一点儿也不嚼它。”说完就照自己说的做起来。老头儿劝他,他不但不听,还说,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,我这样办好,莫非你是骗我。
这才是秀才遇见兵,有理也说不清。老头儿认为他有点儿孬,神经大概有点毛病,就笑一笑,又摇了摇头,走开了。
邓老师评语:语言生动,想象丰富且合情合理。90分。5.13
记一次野炊活动
3月25日早晨,市立小学的同学们迎着晨风,踏着圆滚滚、亮晶晶的露珠,来到郊外的“滴水山”下面“会师”了。同学们拎着鸡蛋小米,背着小锅,在山下支锅搭灶。小刚把柴烧着,可是一烧着就灭了,他把柴一架,“嗤”的一声,火苗子一下子窜出来,差点烧了小刚的头发。他把火越烧越大。旁边的小兰,把淘好的米往锅里倒,他们都想:你们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我保准我们会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菜。
在他们的旁边,有小红在采蘑菇,她采了一篮蘑菇,又大又嫩。她边走边想:这是城中少见的蘑菇,今天我们能吃到城中少见的蘑菇呀!
在小红附近,有小莉、小强在钓鱼,他俩都提着一串鱼。小莉还拿着一个长长的鱼竿。他们正朝小兰笑呢,因为大家能吃上一顿鲜鱼汤啦!
宋勇和王强两人在拾柴,他俩拾了一抱柴,正朝小刚走去……(后面的内容已遗失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