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分作文笑傲考场,再度出手掀起波澜!狠!绝!《改改更健康2》
改改更健康2 陈巨飞 坑爹没有改,对象改成李双江了。春晚没有改,观众改骂冯小刚了。 马航没有改,飞机改玩捉迷藏了。就业没有改,博士改卖牛肉汤了。 水质没有改,八戒改跳黄浦江了。空气没有改,吸点雾霾更健康了。 老婆没有改,好男人没有文章了。形象没有改,黄海波直接嫖娼了。 名声没有改,东莞不是温柔乡了。反恐没有改,昆明老百姓死伤了。 房价没有改,一生献给开发商了。黄金没有改,中国大妈都赔光了。...
View Article陈巨飞诗歌12首
相见欢 久雨初停,月光清冽。月光从苦楝树落下来, 像童年的铁环越走越远。 我想写一封信,它穿过多雨的初春, 和南方的温暖握手言欢。 湖水 湖水涨了,春天一天天地丰盈。 我惊诧于岸边的槐树, 一天天地倾向于塌陷。 父亲的头上开满了梨花, 他梦见年少时遇见的大鱼, 到湖里找他了。 母亲一宿没睡,她喃喃自语: “我这命啊,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。” 他们划着暮年的船,...
View Article乌城记
客乌城,遇淫雨,霏霏不知所止也。予观夫乌城之景,在斜巷古柳。雨湿新绿,雾遮人家。偶有风铃渐起,泠然有声;又有童子叫卖杏花,老妪唤鸡入埘,徒添倦意耳。 予起披衣,读史正酣,忽闻叩门之声。但见一人衣衫褴褛,持破碗而入。疑其丐也,遂以碎银而贻之。其受银入囊,而面予而坐,曰:“汝读史,何谓史耶?” 予哂之曰:“食而不济,况谈史乎?” 其未有应,沉吟半晌,曰:“略通卦术,为汝一卜,何如?”...
View Article[转载]欢 宴
原文地址:欢 宴作者:安徽许敏欢 宴 ——赠巨飞 山水 被一桌酒宴隔开 临窗而坐的人,如萤火 星空浩渺,蛛网如初 一些人,来了 仅仅来了 而另一些人,走了 就永远地离去,只有青弋江 自断唇舌,用 雾气说话,一只水鸟 很轻,遗落的羽毛 再也不能覆盖伤口 喧哗过后,树枝在疼 一些细沙翻上了堤岸 几棵摇摆的水草 也想阻止漩涡的流向 几片波浪翻译的文字 很精彩,也很安静 几座山,无端端地 矮下去一截...
View Article20首代表作
一位出版人要做一本书,这本书由20名写作10年以上的80后诗人每人选取20首代表作组成。我粗略选了一下,顿觉得自己碌碌无为:我在2012、2013、2014这三年几乎一首诗也没有写。 《瓦碎》 在城里,我遇见一个手提鸽笼的人, 到处打听去笼中的路径。 “不远。你翻过两座山,找到一只绿鸽子, 和它交换身体就行了。” 在祖母的墓前, 我看到她捂着耳朵喊疼。 “你没有看过那么锋利的月牙儿。...
View Article更像是无端:读一度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
2013年深秋的一天,阳光正好,鲁院安徽班的同学们同游孔城。冰凌、宇轩、八零、一度和我在白梦姐的带领下拜访了陈先发先生的旧居。穿过青石砌就的孔城老街,越过沧桑的石桥,我们看见陈先发的母亲和几位老人在路边的枫杨下打着小牌。后随陈母到了家,看到院内晒着黄豆,灶后堆着木柴。归来后一度成诗一首,即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: 寒蝉先于流水。捣衣之农妇 在河中央,她的孤独 切断一条河流的上午和静穆...
View Article陈巨飞诗歌12首
相见欢 久雨初停,月光清冽。月光从苦楝树落下来, 像童年的铁环越走越远。 我想写一封信,它穿过多雨的初春, 和南方的温暖握手言欢。 湖水 湖水涨了,春天一天天地丰盈。 我惊诧于岸边的槐树, 一天天地倾向于塌陷。 父亲的头上开满了梨花, 他梦见年少时遇见的大鱼, 到湖里找他了。 母亲一宿没睡,她喃喃自语: “我这命啊,竟抵不过陪嫁的手镯。” 他们划着暮年的船,...
View Article更像是无端:读一度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
2013年深秋的一天,阳光正好,鲁院安徽班的同学们同游孔城。冰凌、宇轩、八零、一度和我在白梦姐的带领下拜访了陈先发先生的旧居。穿过青石砌就的孔城老街,越过沧桑的石桥,我们看见陈先发的母亲和几位老人在路边的枫杨下打着小牌。后随陈母到了家,看到院内晒着黄豆,灶后堆着木柴。归来后一度成诗一首,即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: 寒蝉先于流水。捣衣之农妇 在河中央,她的孤独 切断一条河流的上午和静穆...
View Article雅歌国际诗会发言稿:山水给我们的语言经验何种启示——
我的几点思考 诗歌中的山水是“我”的山水,而不是“我们”的山水。 在各种主旋律的歌曲中,我们往往可以听到“好山好水好风光”的内容,这些关于山水风景的描述大多是相似的,山是青山,水是绿水,风景秀美,人民善良。当下诗歌也不乏这样的作品,特别是那些抒情没有节制的写作,好像不写明山丽水、不写淳朴民风,诗歌就是不美的。不过,这种所谓的“美”,是浮泛的、虚妄的、公众的、直接的,属于“我们”的山水。...
View Article《喊山》等近作九首
《喊山》 清明回乡,未提前通知老家的母亲。 待到家时,看见一副锁挂在门上, 田野还是那么安静。 我估计母亲是在后冲摘茶, 于是我站在稻场边,双手围住嘴巴, 对着后冲使劲喊了一声“妈——” 我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, 我怀疑后冲的每棵茶树都听得清清楚楚。 几只白鹭也被惊起,它们在山间盘旋, 是不是在帮我寻找母亲? 整个山谷回荡着我呼唤母亲的声音。 我的声音从山坡上滚落, 经岩石的碰撞、山涧的洗涤,...
View Article[转载]《大别山诗刊》2014年秋之卷总第三十二期目录
原文地址:《大别山诗刊》2014年秋之卷总第三十二期目录作者:碧宇- 封面人物:陈巨飞 《大别山诗刊》2014年秋之卷总第三十二期目录 卷首 002六安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天步子 一、本期头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本栏主持:纪开芹 007时光书(组诗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陈巨飞...
View Article寿州地理的内在超越——读高峰《隐秘而庞大的寿州镜像(组诗)》
诗人大致有两种。一种是在大地上漂泊的诗人,他们怀揣故乡,却将足迹留在山水之间。任何的地点不过是短暂逗留的旅店,行走的鞋子才是他们永恒的家园。另一种诗人,是固守着一方水土,用毕生的精力去抒写自己写作根据地的诗人。他们唯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在某块土地打一眼深井,相信自己能被井水滋润一生。...
View Article舒放与收聚——赵阳散文之我见
或许有些人误读了赵阳的散文,认为其文化的意义大于文学的意义。其实不然,翻开《城墙根下》,在赵阳对寿县所做的历史反省与文化审视中,涌动着的始终是当下散文中并不多见的审慎思考。这种思考的根本向度,又毫无疑义地是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。于是,赵阳显然拥有更接地气的写作,他自己也说:“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双脚不能离开大地的安泰,一旦远走他乡,就接不到地气,心里空荡荡的……”(《我是寿州人》)。...
View Article[转载]印象巨飞
原文地址:印象巨飞作者:史河纤夫 印象巨飞 陈永睿 他是学生,以一篇零分作文《为什么会这样?为什么不能这样?》暴得大名,仅一两天时间,全国老老少少都知道了这位学霸,2013年秋,他被北大破格录取。...
View Article[转载]印象巨飞
原文地址:印象巨飞作者:史河纤夫 印象巨飞 陈永睿 他是学生,以一篇零分作文《为什么会这样?为什么不能这样?》暴得大名,仅一两天时间,全国老老少少都知道了这位学霸,2013年秋,他被北大破格录取。...
View Article千里淮河万卷书:张烈鹏淮河系列散文印象
谢有顺先生说,一个作家要写出自己的风格,就必须建立自己写作的根据地。只有建立了根据地,你的写作才能呈现集聚效应。细读张烈鹏的散文,不难发现“淮河”就是他写作的根据地和出发点,他生于斯长于斯,喝着淮河的水,听着淮河的涛声。多年来,张烈鹏把记忆深处的碎片捕捞起来,把熟稔已久的生活记录下来,写出了冲淡自然的文章。读这些文章,就能感触到那深深的淮河的烙印。...
View Article《告别》(11首)
《告别》 细雨中的雏菊,湿漉漉的台阶 我即将挥手告别 作为炊烟中绝望的一缕,远走他乡 哦,迎面走来的人 她那么苍老 当你老了,会不会像她一样 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经过一畦青菜 我也要向她告别。我坚信当你老了 我已不属于这个世界 对于它本身,我怀着热爱,怀着厌倦 像一块废铁 向被锻打的幸福告别 在漫长的时光中,就这么生锈 2014.11.10 《就让我过得更糟糕一点》...
View Article三月之诗(6首)
《云路街》 夏天已经远去,春天还没到来2003年的梧桐树2015年醉酒的男孩你穿过云路桥,换上红大衣落日浩大,晚风吹过你的长发还是熟悉的街,飘来陌生的云还是11路公交拥挤着下班的人谁在环岛路,流过几行泪谁在淠河边,唱过一首歌你有小镜子照着梦中的人我有一服药医着自己的空 《从此窗望去》 春天来得很慢,她的耐心可以使一滴雨水从淠河走到大海 少年忧伤了他采来油菜,却没有黄色蜡笔 他乱糟糟的头发...
View Article更像是无端:读一度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
2013年深秋的一天,阳光正好,鲁院安徽班的同学们同游孔城。冰凌、宇轩、八零、一度和我在白梦姐的带领下拜访了陈先发先生的旧居。穿过青石砌就的孔城老街,越过沧桑的石桥,我们看见陈先发的母亲和几位老人在路边的枫杨下打着小牌。后随陈母到了家,看到院内晒着黄豆,灶后堆着木柴。归来后一度成诗一首,即《在陈先发孔城旧居》: 寒蝉先于流水。捣衣之农妇 在河中央,她的孤独 切断一条河流的上午和静穆...
View Article[转载]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第06期目录
原文地址: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第06期目录作者:安徽文学 《安徽文学》投稿地址: [230001]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602室《安徽文学》编辑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告作者...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