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那届学生,是中文系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的一届,出了很多人物。既有大贵子这样享誉霍邱的诗人,又有张落这样为爱走蜀道的神经病。我们那届学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自视甚高,相互瞧不上眼。男生每每谈起女同学,一脸的不屑;女生中也流传一个段子,说搬寝室时,男生们抢着去四号楼干活,某女生说,哟,我班男生虽然长的丑,但搬砖还是很厉害的。岂止是男女生长久交恶,就连同性之间也相互排斥。
但是有一个人是大家都服气的,那就是才女张华娟。
汪东属于地痞流氓型的,虽然现在是正科级干部,但也是个正科级的地痞流氓。但他见了张华娟,哪怕是没见,在宿舍提起她的大名,都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“华娟姐姐”。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得到普遍的尊重,华娟拼的就不仅仅是颜值和才华了,更靠一种人格魅力。
反正我在任何场合,都没有听过有人说华娟的不字。
初识华娟,是她任组长,带领我们到大街小巷开展不规范字调查。这是老师的要求,我们则是当任务去对待。也许是六安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,找错别字变得十分艰难。我们从云路街走到鼓楼街,九拐十八巷跑遍了,结果却是收获寥寥,仅仅找到两个错字,离老师布置的五个错字还很遥远。我小腿跑得生疼,就对组长说,我们捏造几个错字,不信老师还真来查。华娟说,再找找吧,马上带你吃鸡腿。
于是她和万光芳请我们吃了炸鸡腿。现在看没有什么,但那时我们大多数还没有吃过肯德基,吃炸鸡腿是很奢侈的事。那时候人都不算太垃圾,所以也没有什么垃圾食品。方舟吃得感激涕零,于是深深爱上了请他吃鸡腿的万光芳同学。
吃了鸡腿,长了腿劲,最终我们出色地完成任务,受到了黄克顺先生的表扬。
大一下学期,我当了《春泥》的主编,天天搜罗好稿子,想编一期惊天地、泣鬼神的期刊,此其志不在小。听说华娟写了一个剧本,中文系领导都夸赞了,于是要来剧本,发在《春泥》上。剧本叫《歌声飞扬》,以中文系女生公寓四号楼207寝室作为背景,以“叶子”以及她的五名室友为人物,写出了中文系女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她们参加各种社团,发展特长,认真学习,拒绝恋爱,积极考研,是温馨的一家人。看过剧本后,汪东、阿珅强烈地想去207参观,结果被管理员拦了下来。
辅导员有次来查寝,看到我们宿舍跟猪窝似的,大家却没事一样酣睡,他气咻咻地说,你们去看看张华娟他们寝室,再看看你们颓废的样儿!
阿珅说,去了,不给看。
以前没有《甄嬛传》,但似乎每个女生寝室都有宫心计在不断上演。同寝室的闺蜜因为抢男朋友打架了,因为抢打电话中仇了,因为看不顺眼冷战了,都是正常的事,以中文系尤甚。只有207寝室,在寝室长华娟的带领下其乐融融,上课一起来,下课一起去,连吃饭都要一阵,还多次获得寝室设计大赛的冠军。207寝室有个郑姓美女,甜美动人,很多男生跃跃欲试想接近她,无奈她总是跟着大部队,让这些追慕者无从下手,他们只好铩羽而归。
后来我组建河畔,请张华娟出山,担任秘书长。秘书长主要管财务,保管诗社的资产。当然我们的资产一向没有超过200元。但是华娟很细心,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,每一分钱都花在刃上。有次王太贵冒充给诗社打稿子,仗着是诗社元老,又是社长兄弟,想报销他在西门网吧上网的钱,被华娟严词拒绝。财务管理规范有序,诗社最终因为华娟的付出受到院团委的表彰。
中文系纵使才女济济,但像华娟这样集文才、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,还真不多。在诗社的那段时光,是我和华娟接触最多的日子。那时候,小白、德志、华娟和我经常在一起聚会,我们喝酒后还喜欢去草坪上围坐一团,唱歌跳舞,往往引起围观。那时候仔仔跳霹雳舞,我朗诵诗歌,华娟唱自己作词作曲的《眼睛说》。
那时候真年轻,但那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。
大学毕业后,华娟去皖西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。后来,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学生给她留言,或是毕业后去看望她。华娟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好老师,他们很尊敬华娟。汪东在神龙架工作,后来考到黄冈,偶尔回六安,还打算去看看他的“华娟姐姐”。但是,据说那天华娟正好不在,让汪东好生遗憾。
2016-2-3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